close

(這個心得會提到書內內容,沒看過的人請不要按繼續閱讀)

從圖書館借了這本 Rosalind Franklin, the Dark Lady of DNA[亞馬遜頁面],
中譯本名稱為 DNA光環背後的奇女子,羅莎琳、法蘭克林的一生[博客來頁面],
(中文版封面她真的好美!!)
老實說這本書科研的部分因不是我所學,所以我沒辦法評論(非本行不評也罷),
於是我想分享個人在本書內容當中,私以為有趣的細節。

其實,我對於猶太人的歷史並不瞭解,最多也只會知道德國系猶太人的歷史--
因為納粹德國對於這些人真是趕盡殺絕,就為了所謂亞利安人中心種族(和性向)歧視主義,
這群人除了從歐洲逃到德國或東歐這條路線,也有人逃到英國,然後家族通婚習慣依舊繼續,
這剛好不是本書所敘這位女學者的選擇(終身未婚--是被迫的)。

再來比較好笑的地方是這家人的家譜-- 老實說如果要拿一些歷史名人來和自己攀關係,這件事情未必是個正確選擇,因為你也沒有什麼DNA證據,(剛好跟後文發現DNA有所關係: P)
老實說我也不想相信這種宣稱,家族若有人有聰明才智,雖然在血緣上也有些關係,不過更重要的是個人努力和找到適合的發展空間,拿家譜來說嘴實在很誇張。

至於英國至今仍有反猶太情結這件事情,這讓我不小心想到台灣的某些狀況-- 詳情我也不需要點名,越是對某些人的出身有些不解,
反某某族人的狀況就會越嚴重, 我們等於被偏見蒙蔽眼睛。

看到羅莎琳和父母親的關係-- 有錢人家總有奶娘制,剛好削弱她和媽媽的親密程度--她和親生媽媽關係淡薄,
想和自己後來迎接的妹妹相處的機會也被剝奪 (被家長送去念寄宿學校),
我想那感覺一定很不好受,或許這件事情讓她對家長的不滿有一定關係 (所以和家長不親近--純粹個人推測)。

另外一個部分,則是當我看到爸爸和女兒對於宗教與科學不兩立的態度,
老實說我想到自身經驗,或許迷信的人和相信科學的人想的不一樣,
但沒有必要搞成家人吵架相向的狀況-- 因為不是每個人都會被說服。

不過生的聰明漂亮的羅莎琳,在男女交往這件事情上,卻吃了一些暗虧-- 是啊,她出生在戰間期到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當年只有男女分校(我知道有人比較贊成這種制度), 根本沒有機會讓她和家中爸爸、弟弟、男性長輩以外的男人相處;
然後第一個碰到的研究室人員私生活有點誇張 (已婚還有情婦,外帶勾搭研究室其他女實習者),
當中這男人差點和她擦槍走火, 這樣傷害當然很大,我忍不住想到張愛玲! [和胡蘭成這段喔....]

有時候在男女交往上, 像羅莎琳這樣碰到這種事情還只能強自忍耐,黯然退出這種局面,回到研究指導關係,
就我這個受過諮商的人來說,工作能力再強卻不面對這種問題,這實在有點...可惜! (她後來的狀況也沒好到哪去, 倒是她很照顧研究生們。)

在這裡要奉勸各位女生: 初戀如果真的受了重傷害,該要付的身心科或精神科費用還是得付啊!!
(p.s.就我的印象,Carl Rogers是在之後[1950年代以後], 才開創個人取向心理治療, 所以當時歐洲還未引進心理諮商吧?)

然後發生這種事情, 羅又不敢告訴家人(當然會有人生氣有人罵),
無怪乎作者訪談健在的家人人人否認,倒是她朋友或朋友妻子都知道,
身為有看過漫畫NANA的讀者, 我想到的卻是開頭這個故事線-- 奈奈只敢把自己不小心和淺野深陷婚外情的情況告知好友淳子而非家人,
因為這種事太大條,家人知道大概會生氣, 甚至情況不妙時會上演韓劇劇情 (怒罵女兒之外還哭泣,最後一定會要對方賠償等等),
也難怪她都不敢說了。

就羅莎琳一生研究經驗看來,她待過幾個不同大學和機構研究室,每個地方風氣不同,當然有人敢演鬧劇(連系所頭頭都敢調侃),有的地方比較重同儕情誼,所以有取綽號之類的行為,或許是因為不知道這種區別, 所以她待在某些學校都被嘲弄(她未必都在場都知道), 連有人追憶訪談內容的印象都有問題,不免讓人感到無奈。

還有她的反應-- 處在格格不入的環境之下,不是退縮沉默,就是不滿不爽,我知道很多人也會這樣,但是在職場上如果你也會如此,請最好小心點, 或許這並不是最好的解決之道喔。(或許需要個出口?) 

最後,關於羅莎琳的研究資料不慎被人洩漏, 還有形象被一些人汙名化,這是本書作者花心思立論的主要部分,我想這涉及系所對底下研究者資料的管理問題,還有很多資料無法及時找到當作證據;至於不敢大膽提出論證部分,這和她大學受訓過程也有關係,導致她或許有發現一些東西還得先確認才會發表,更沒辦法推論,於是錯失機會;更致命的是,當年卵巢癌比起現在更沒有有效治療方式(在此宣導一下:熟女們一旦發現下腹部異常腫大就要特別注意--有可能是子宮肌瘤卵巢病變,還有她罹患年齡還不到四十歲,基因和心境恐怕互有影響),一生努力到最後碰到癌症只好無奈而逝(雖然論文已經完稿,趕在死前發表),死後更無法和某些人對質部分說法,真是讓人無奈,難怪作者要在本書結尾時說:「生命,才是她失落的大獎」。

至於翻譯部分, 本書在科學名詞上沒出什麼狀況(這要感謝監修學者的審訂),
但在部分內容分段上, 還有某些時尚術語有出問題
(Dior的New Look,對於熟流行文化史的人應該不會想硬翻成中文吧), 這部分算美中不足。

延伸閱讀:雅婁和柏森的故事
(前者也是猶太人,也是女性[也是故人], 也是在二次大戰期間有幸進入科學界的女性之一,名子來源和本文提及的故人一樣--Rosalyn, Rosalind都是和薔薇有關的名字啊,不過這位是美國人。)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umatokamui 的頭像
    fumatokamui

    鏡文字~非倉庫

    fumatokamu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