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以下內容是引文集,我都有寫明出處。


*為何我們會眷戀初戀?


鄧惠文引述黃鼎殷醫師的人生動力療法的一段話,叫"無限眷戀",
它說對於初戀情人、一見鐘情、或是第一次性經驗的異性,它也許不是第一次,可是是最強烈的那一次,它是被滿足的,就會有深不可破的連結或眷戀。
我們眷戀的不是這個人,而是這個感覺,我們誤以為我們眷戀的是這個人,其實眷戀的是這個感覺。
我們第一次談戀愛那種被滿足的感覺、被充分的感覺、被灌滿的感覺、被凌虐的感覺。
那是一種很終極的體驗,一種很強烈體驗。
第一次的初戀,體驗愈強烈的話,你就很容易會被設定,會在這個無限眷戀裡無法自拔。很可能這個設定,會讓人無法有另一段認真的感情,或者會感到無法面對已經分手的初戀情人,在割捨的同時,彷彿也像在割捨自己生命般的感受。

你一旦有過這種高峰圓滿的感受,你會發現你眷戀的是這個感受,而不是這個人,其實我們都以為找到這個人,我們那個感受就會回來,這個人走了,那個感受就被帶走了(?),其實我們眷戀的不是這個人,而是眷戀那個感受。

參考這裡

*就人類感官而言也有類似說法--
所謂的愛情三激素是指oxytocin, dopamine,phenylalanine:愛上一個人分泌phenylalanine,之後就逐漸分泌Oxytocin形成依賴感(父母與子女間,超好朋友之間也會產生)牽手,接吻,做愛都能產生不同程度的Dopamine,這些產生時我們會有正向的愉悅戀愛感覺,那為什麼會有這些感覺呢?因為我們身體裡面有一些receptor(受器)和這些神經傳導物質(Neurotransmitter)做一些結合(binding),像拼圖一樣,每拼上一塊,我們便會有「癢癢的」爽的感覺。

....所謂沒有副作用的神經心理機制也是不存在的,吃藥有副作用,吸毒也有副作用,只是後者伴隨更大的副作用--戒斷症狀(Withdrawal Symptom)...就是不在從事該項讓你很爽的行為之後,或是知道自己不再能有這樣享受的機會之後,就會發瘋似的渴求(這就是為什麼分手後會奪命連環call),用盡一切辦法想要得到或要回那樣東西
(這就是為什麼他被甩之後還要問你:我們還有可能嗎?我再重新追妳一次好不好)

另外一項副作用是耐受性(Tolerance),在心理藥理上的定義是:
藥物連續多次應用於人體,其效應逐漸減弱,必須不斷地增加用量才能達到原來的效應。

[會如此]有兩個原因(恕我跳過一些複雜的生理名詞)
(1)受器變多:假設單身時原先只有5個受器,但戀愛後這些戀愛激素一直增加製造,促使身體生成更多的受器來承接這些戀愛激素,也就是說,會急速增加到10個,15個,或100個。戀愛談久了,胃口也變大了,還常常吃不飽。
這就是為什麼一開始交往時牽手就感動,擁抱就落淚;但時間一久,連做愛也變得平常以後,電話變多,笑聲卻變少。

(2)加速代謝:
上述的活動增加後,體內的代謝速度加快,身體為了維持恆定性(國中就有教過的概念)會減少腦內啡(endophine)的分泌量--這是一個自娛激素,我們平常會分泌一定量的腦內啡來維持正常的或好的心情,運動後分泌更多。
比方說連續使用嗎啡,因體內嗎啡樣物質腦內啡的產生受到抑制,因此需要應用更大量的嗎啡,以補充腦內啡產生的不足,用量就需不斷增加。這樣你就可以想見,如果今天戀愛激素突然消失,腦內啡還沒調整回來的後果...

...分手之所以心痛,是因為當初愛得深的時候,身體已經調整到「接受戀愛激素」的模式...這些感受之所以難熬,是因為Oxytocin, Dopamine,phenylalanine的消失註定了那些receptor空虛的開始,讓你想逃也逃不掉,這就是為什麼,心痛的時候總是覺得胸口悶悶痛痛空空的,好想找什麼來填補一樣(其實你的大腦正渴望著那些神經傳導物質的填補)

這就是為什麼,被甩以後我們會找替代品,有些人會很快進入下一段感情,因為這時候我們要的不是「那個人」,而是Oxytocin, Dopamine與phenylalanine
[但這有其危機性]

[原文請參考這裡]

*如果要找對戀人,請注意--

....Nana(2009)曾提出一個觀點,有些人之所以會一直遇不到對的人,是因為他身上有的特質能夠吸引到的人,與她真正理想的伴侶常常相距甚遠。用一句大家耳熟能詳的話來說,就是「愛我的人不是我真正愛的人,我愛的人不會愛我」。

或許你會覺得奇怪,既然「愛我的人不是我真正愛的人」,那當初為什麼會跟對方在一起呢?

這裡先提出幾個問題讓大家思考
第一,什麼是你真正愛的人?你想談一場怎麼樣的戀愛?
第二,你通常都如何墜入愛河?當愛回到最初,你為什麼會跟那些人在一起?
第三,你的特色是什麼?怎麼樣的人會被你吸引?
*這三個問題,可讓你探討自己戀愛模式。

..若我們只依賴感覺,那麼從演化論的角度來看,我們等於是依靠「外貌吸引力」、「情緒」和「情境的影響力」。
然而遺憾的是,西方的研究指出,這三項我們常常在決定「對這人是否有好感」的特徵,沒有一個是可以預測交往後的長期穩定度。反之,契合度、衝突管理的方式與排解彼此情緒的能力等,那些真正決定我們是否能交往很久、很快樂的條件,通常在一開始我們一項也不會考慮到。 *這才是麻煩...

...如何遇到對的人呢?
第一,你需要改變。
因為你一直都沒有變,吸引到的都是那一類的人,會告白愛上你的人,你告白後會願意與你在一起的人,這些人都是看上你某些特色,然而這些特色繼續吸引類似的人,所以你在多次情傷之後,還是找不到自己最愛的人,畢竟你的樣本被限制了。[知道了]

第二,不要太快答應或承諾一段感情,留多一點時間讓彼此想清楚,從更多的相處中發現彼此是否適合。年輕就這短短十年左右,亂槍打鳥或因寂寞就隨意屈就,誤了別人也誤了自己。
[家長們所謂不要急的正確作法是這樣!]

[原文請見這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umatokamu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